近日,在整理老物件时,意外发现几张纸面泛黄的老照片。其中一张首次披露的照片上,兴高采烈的渔民和码头工人,正在松花江边露天饮宴。照片背后的文字记载,这是道台施肇基与俄罗斯人经过艰苦谈判,收回松花江航运管理权后,招待渔民和码头工人饮宴的场景。
施肇基,1877年4月1日生于江苏省震泽镇纯孝里,字植之。1888年,他从上海梵王渡圣约翰书院三年肄业;1893年,年仅16岁的施肇基,随出使美日秘国大臣杨儒赴美,任美使会馆翻译学生,公余时间,在华盛顿中心学习。1897年,随出使美日大臣伍廷芳赴美,后辞随员职务,赴康乃尔大学就读,后获文学学位。1902年至1904年间,他任湖北抚署洋务文案,后任湖广都属洋务文案,曾率第一、第二批湖北省公费生赴美,1905年,在军机处以道员补用。1908年,他任吉林西北路兵备道,兼滨江关监督。在施肇基之前,第一任道员杜学瀛(试署)和第二任道员萨荫图(实授)曾一度同时在任,萨先行调驻俄使馆,后杜被革职。施肇基任道台后,接受文案毕祖光等人的建议整顿衙门,结果“未换旧人,而前弊俱去”。施肇基面临的交涉任务,首先便是奉命与东三省总督的代表到沙俄铁路公司谈判,谈判内容是关于收回松花江航行管理权问题。他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终于在第二轮谈判时,使霍尔瓦特让步,同意撤销俄国在哈尔滨的水利会。这年11月21日,他代表中国政府接收了水利会。同时,由他主持制定《水利会暂行章程》,收回了中国松花江航运管理权。次年6月,他奏请获准宣布松花江对各国开放,以抵制俄国船只独占松花江航运的局面。又在哈尔滨、三姓、拉哈苏苏设海关,征收关税。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从1902年开始,沙俄一直阴谋策划在东清铁路界内实施“自治”,以进一步分裂、吞并中国领土。施肇基的前任,虽然上奏清政府,但一直未能采取相应对策。施上任后,“自治公议会”已经进行了两次预选,产生了公议会和其下属的董事会。会议语言和行文全用俄语,当时仅有两名中国议员,他们为此提出抗议并退出会场。俄方对清政府的抗议,始终“不予理睬”。清政府于1909年派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会同施肇基,与俄使廊索维慈、铁路局长霍尔瓦特等,就在东清铁路界内设公议会事宜进行谈判。虽然,施肇基利用美英日俄间的矛盾,使美驻哈领事弗雷德·费希尔报告美国国务院,建议美政府应反对俄国在哈尔滨建立“地方政府”。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虽经百般努力,凭施肇基个人力量无力回天,最后只能迫使沙俄在签订《东省铁路界内公议会大纲》中,写明“承认中国主权的字样”。
1908年11月,施肇基还会同东三省蒙务局督办朱启忴,妥善解决乌泰借款案,由清政府代替蒙古王爷乌泰向沙俄还款,粉碎了沙俄企图霸占东蒙的阴谋。
当年,曾耳闻目睹施肇基风采的美国人格林(Rogers/Greene)对中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那时候,离中日战争不过几年,中国官吏能在北满洲建树一点成绩,是不容易的事,是值得留下永久的记录。”
1910年底,施肇基升任吉林交涉使,旋调外务部右丞,当时哈尔滨一带爆发鼠疫。正是施肇基颇有见地地建议留英医学博士伍连德(1879—1960)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赴哈主持工作,仅3个月就扑灭了鼠疫。这是施肇基对哈尔滨的又一贡献。
1911年,辛亥革命后,施肇基曾任中国驻欧美多国大使、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高等顾问等职,是中国著名的外交家。
此外,施肇基对哈尔滨的烹饪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当然,这只是客观上的作用,也可能他本人在主观上并未意识到。由于他经常与霍尔瓦特等俄国人谈判,也就经常与之共同就餐,于是,他便派滨江关道膳长郑兴文去东清铁路宾馆学习俄餐,使原掌握京东菜、宫廷菜的郑兴文大开眼界,创制出中西合璧的中国名菜锅爆肉等。在奉天(今沈阳)万国鼠疫研究会前夕,身为外务部官员的施肇基从北京给滨江关道郭宗熙打来电话,借调郑兴文任这次会议的主厨。由郑兴文主厨的会议菜肴,受到各国会议代表的高度称赞。清政府请著名书法家沈增值分别为伍连德、郑兴文题下“鼠疫斗士”、“滨江膳祖”的大匾。
1907年,滨江关道开衙之初,宴请并不在关道内。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一月初四《盛京时报》第五版载:“昨关道杜学瀛接徐菊帅函,此次菊帅返哈拟住一日,宴请本埠洋员,嘱杜观察代为预备一切。现交涉局委员已办理其陈设,闻颇华丽,并闻是日酒席仍由庆和园包办。”但到1910年,情况就有了变化。据该年10月2日《远东报》:“吉林交涉局总办于振甫观察,于日前在二堂宴会俄法领事。”这就说明宴请已从著名大饭店迁至关道内。
稿源: 新晚报 编辑: 秦晓鲁
转自:http://www.harbinnews.com/200812/20081221/20081221F33A58D2458331BF79EC24B80392F5F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