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zs.jpg (4042 bytes)

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李白与杜甫

2006-01-07

    据传,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二人在生前见过两次面。公元744年初夏,两人在唐朝洛阳相见,次年秋在鲁郡再次相会。虽然当时李白44岁、杜甫33岁,但是两人一同游玩并推杯换盏,同时还对彼此的诗作进行了交流。某位中国学者形容两位天才的相见是“日与月在苍空的相会”。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李白将表述依依不舍之情的诗作送给了杜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每当季节转变时,杜甫也会题诗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李白和杜甫在中国被赋予了神话色彩,那么日本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就显得更加客观。元老级中文学家前野直彬将李白形容为“唐朝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杜甫被评为“唐朝最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的人物”。《李白和杜甫相遇》(李元揆译)的作者高岛俊男揭去了他们身上传奇和神秘的面纱,展现了真实的两人。足迹遍布中原地区的他们并不是为了追求风流和浪漫而流浪,而是为了生存。

    韩国也有比较两位诗人的研究著作和评论,但是不如中国和日本全面,基本上都是诗选。朝鲜成宗皇帝时期出版了翻译杜甫律诗的25卷《杜诗谚解》,此后的500多年时间里未能翻译成现代韩国语。但是,首尔大学教授李永朱、姜声渭博士、洪尚勋博士等3名中坚学者将全部777首杜甫律诗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进行了发行。坚持5年时间的执著精神和合作非常令人钦佩,但是开拓未知领域的学者精神更加可贵。

    法国总统希拉克最近致电祝贺中国四川江油市举行的“李白国际文化旅游节”,并在贺词中引用了一句诗,因而成为热门话题。希拉克在贺词中引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表现出通过诗词形成的亲善外交。最近,中文讲座在美国各大学备受欢迎,西方国家对东方文化的关注正日益提高。千年前的中国古典诗词为何会迎来新的发展?毫不逊色于古典文学的书香,逐渐扩散到大国的关注中国现象不容忽视。


评论员 郑钟宪 jhchung@chosun.com

李白头像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citi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