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百名建筑师:

我们有民国建筑,却没有共和国建筑

2015-08-22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本网2015-09-16转出)

    这是建筑界一次罕见的批判大会,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千城一面、山寨横行、崇洋之风、求高求怪……第一次被如此集中炮轰。建筑界黄金三十年,却是毁誉参半。当公众在戏谑各种怪建筑时,业界有良知的学者已开始擎起反思的大旗。

我们在记录炮声之外,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忠实呈现业界对当代建筑风气的声音。同时,我们也试图回答一个宏大命题:中国当代建筑该向何处去?

我们现在讲千城一面,什么面?是浅薄俗气、伪装洋气的假面具、洋面具!

铺张浪费的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我就是要刹一刹这股建筑学的奢靡之风。

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已基本上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

这是领导的城市。

这或许是中国城市化三十余年来,第一次如此炮火猛烈地反思中国当代建筑。

     这也是一次罕见集中了如此众多的建筑界高层官员、学者、设计师的会议。业已退休的原建设部正副部长、15位院士、几乎所有国内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的负责人以及著名独立建筑师,悉数到场。

     三十余年来,中国当代建筑的种种积弊,罕见地被如此摆上桌面,集中炮轰。千城一面、山寨横行、跟风刮风、求大求洋求怪……国家大剧院、央视新大楼、鸟巢、水立方等四大建筑,更被院士点名批判。

     20131122日,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际高端论坛在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国际会议。

     这次盛会源于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的课题《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研究》。课题前期汇集了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学者的研究成果,他们还将集纳此次会议观点,核心建议将以院士建议书的形式送至国务院。

     部长级炮手

就像环境恶化一样,建筑业也到了除弊创新的阶段。前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说。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里,竣工的建筑是现在存量的70%以上。

     黄金三十年,却已积弊颇深。与以往建筑界会议务虚的学术气息不同,这次会议开门见山,独有基调直指除弊创新。

    价值判断失衡、跨文化对话失语、体制和制度建设失范,已成为制约我们建筑设计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会议一开始,执行主席程泰宁的报告就充满了危机感。

     原建设部部长叶如棠在会议致辞时,同样强调危机: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千城一面,过分追求大广场、大马路……”

     宋春华的主题发言,更是言辞犀利。如此级别的原建设部官员,在如此场合,炮轰之猛烈出乎许多参会者的意料。四十多分钟发言,几乎都是炮声

     我们现在讲千城一面,什么面?是浅薄俗气、伪装洋气的假面具、洋面具!

     到处都在跟风刮风……现在最流行的,一个是迪拜的高层楼,一个是扎哈、盖里(均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的非线性之风。好像不做非线性,建筑师就不行了。

    他的现场PPT播放简单有力:GDP崇拜,大干快上;政绩冲动,人治所为;规划管理软弱缺位;建筑设计缺乏创意。

    千城一面已是老话题,但宋春华的发言依然引起了建筑师们的共鸣,台下掌声一片。

     共鸣声在第二天圆桌讨论时延续,多位院士和建筑师对此意犹未尽。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举例道,国家大剧院建成后,全国一窝蜂上马大剧院。舞台都是升降推拉转,真正用的没几次。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听说杭州原来的领导带队上迪拜,说应该把杭州盖成东方的迪拜。

     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荒谬体制。宋春华引用外界的评论说,在中国的城市里,你能找到若干个美国城市的复制品,找到埃菲尔铁塔,找到若干个欧洲名城的拷贝件,更能看到众多的罗马式建筑。

     我们是一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很多两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但现在,改造后的城市,越来越看不到城市大树的年轮,看不到城市老人的皱纹,反倒像是用激素催生的树木。宋春华感慨道。

     城镇化进程在延续。宋春华对着台下的建筑师们说,如果说上一个三十年已经失败,那么下一个三十年,我们建筑师要反思自问:我们能给下一代留下什么?到新中国一百年,我们又给共和国留下了什么样的建筑?

     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

另一位炮手沈祖炎显然是有备而来,与宋春华抨击现象不同,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结构学大师展示了详尽数据,目标对准四大建筑:国家大剧院、鸟巢、央视新大楼和水立方。铺张浪费的四大建筑应该一票否决。

     我就是要刹一刹这股建筑学的奢靡之风。沈祖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而此次会议集中批判的重点之一正是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奢华气派的怪状。

     ——在沈看来,国家大剧院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产物追求建筑效果的大屋盖,没有任何实用功能,而其结构迫使主体建筑向地下延伸2434米,存在安全隐患。

     ——“鸟巢用钢指标达到712kg/m2。沈祖炎用惊世骇俗来形容这一数字,被批评浪费的国家大剧院,用钢量也不过是263kg/m2它的结构自重占总荷载70%以上,存在安全隐患。

     ——央视新大楼被沈祖炎认为是追求奇特造型。他曾受邀进行研究,认为这种严重不规则的超限高层建筑,(在抗震性能上)存在安全隐患。北京有过地震史,一旦发生强震,不敢想象

     ——“水立方则是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典型。整个结构2万多个杆件和1万多个节点球无一相同,施工图纸达3万多张,光绘制就耗时一年。而充气枕能耗大,负担沉重。

     这四大建筑争议早已有之,但像沈祖炎用结构学数据来批判的,却还是第一次。会场顿时一片骚动,本因枯燥的结构主题而暂时离开的建筑师,也都赶紧回座聆听。

     在程泰宁的词典里,它们被称为反建筑的建筑。程批评说,建筑本身失去了本该具有的价值,成了违背理性的炫技表演,甚至异化为超尺度的装置艺术

     这无疑违背了业内知名的《北京宪章》所提出的回归基本原理”——它要求建筑设计能够满足适用、安全、生态节能以及技术经济合理等基本要求,而非过度着眼于美学概念。

     这个在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达成的共识,被公认为建筑界的纲领性文献,正是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建设性破坏而来。

     这股风是有传染性的,重大工程一搞,全国都开始流行。沈祖炎说。程泰宁也认同这一观点,他举例说,一些城市行政建筑的超标准建设、部分高铁站房追求高大空间以至建筑耗能严重。

     这情景可算是世界罕见。程泰宁感慨说,甚至那些西方最前卫的建筑思想,在中国也被无条件接受,以至一位美国前卫建筑师坦言:如果在美国,我的设计不可能真的建起来。而在中国,一切都是可能的……这种现象,不可思议,耐人寻味。


西方设计师的超国民待遇

内忧之外,中国建筑界亦处在外患的包围中。这也是此次会议反复被热议的话题。甚至程泰宁、何镜堂、崔恺和邹德慈四位院士联合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们问得最多的也是这个话题。

     二十年来,中国的高端建筑设计市场已基本上为西方建筑师所占领。程泰宁说,崇洋之风弥漫全国,大家已经看到,当前在中国,西方建筑师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风而上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

     此前,程泰宁的课题组已对北、上、广的城市核心区约一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调查,发现在上海这个区域内,26幢建筑无一为大陆设计师设计;广州的12幢建筑中,仅3幢为国内设计;而北京的8幢建筑全部由西方建筑师设计。

     大城市尚好,在二三线城市这种风气尤其严重。标准定得非常高,一搞就是普利兹克奖(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2013年获奖的王澍是第一个中国人),这等于中国人就几乎不能准入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倪阳说出了诸多中国建筑师的怨气,地方政府想做噱头,宣传无可厚非,但至少可以给个机会吧。

     大家的要求,只是希望能打破国外建筑师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让外国和中国的设计师有公平、公正的环境和条件,大家凭本事吃饭。邹德慈说。

     程泰宁回忆说,有次他参与设计的一个项目中标后,业主方一定要求有国外设计机构挂名,最后公司不得不花钱邀请国外设计师署名。

     这让整个中国建筑界形成恶性循环。多位院士和设计机构负责人纷纷附和、抱怨,说由于无法获得项目,一些大型建筑师事务所只能沦为外国事务所的绘图机构,中国建筑师罕有参与大型项目设计的机会,更毋庸谈创意设计。

     年轻,本是思潮最活跃的时候,但现在年轻人却难有平等的机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昀说。这直接导致年青一代缺乏成长机会。

     我们有民国建筑,还没有共和国建筑。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年轻的独立建筑师张雷感慨。

     如果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不能尽快得到改变,再过三十、五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到那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来圆美丽中国之梦?建筑作为石头书写的史书,又怎样向我们的后代展示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这段历史?程泰宁说。

 


这是领导的城市

我们设计建筑,但无法负责体制的设计。程泰宁课题组成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苦笑说。

     在大会第二天专题讨论的圆桌会,几乎成了建筑师们的诉苦大会。

     违反科学、民主决策精神的权力决策机制,正是造成当前建设领域种种乱象的根源。程泰宁的课题组研究指出。

     山寨建筑、方圆大厦以及那些贪大、求洋、超高标准的建筑怎么会出笼?舆论特别关注的鬼城现象,以及破坏城市历史文脉的大拆大建的恶劣案例又为什么会不断发生?所有这些的最初创意和最后的决策往往都出自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程泰宁自问自答,规划设计意图的改变,以至项目的存废,全都在主要领导的一念之间。

     现在很多官员都是建筑发烧友。领导热情澎湃的时候,都是直接画草图。有些领导的草图并不比院士们薄。一名建筑师打趣说。不懂还好,如果领导是博士,还是学建筑学的,那就完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孙一民说。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欣,则以一则黑色幽默自嘲:以前在学校里碰到一个老师,他问道,如果发生争议,碰到官大的人怎么办?老师答:谁官大听谁的、谁钱多听谁的。开始工作后,他才发现这是真理

     领导的任期制,也是加剧乱象的原因之一。有些地方官员总是有一种抱负,他就希望要快,在离任前看到。与会的一名建筑师抱怨,为了赶工期,设计法律和科学都被扔到了一边。

     程泰宁回忆,他曾参与设计的一个项目,屋顶的防水玻璃施工很重要,但领导要求赶工期,施工方不得不草率完工。现在一到雨天,馆内就不时漏水。

    领导的能量,更体现在招投标过程中。年迈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蔡镇钰抱怨,他的创作室参与东北某地火车站项目的设计招标,通过程序拿下项目应无碍了,但当时任铁道部长的刘志军突然横插一脚,提出给另一家设计院。他无视程序进行的投标,谁也没办法

     现行的设计方案招投标遴选模式,正是此次论坛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此前,课题组曾针对港澳台之外的全国所有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回答基本公正的只有17%现在的招投标,70%是虚的。魏敦山院士说。与会者纷纷批评,由于评审过程缺乏透明,贿赂评委、串标定标的暗箱操作成了常态。

     要求匿名的知情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这方面,体制内的一些大型建筑设计院为害尤甚。他们跟政府走得更近,也更容易拿到项目。也因此,更唯领导马首是瞻,领导、开发商要什么就给什么

     城市本该丰富,之所以变成现在这样枯燥无味,正是因为一个人和几个人的操作,设计了城市的面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学院副院长王昀说。

这是领导的城市。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教授王幼芬嘲讽说。

中国当代建筑该向何处去?

以上内容来源:南方周末记者吕明合

本专题发表于2014116日的南方周末


民国建筑特点:青瓦白墙,飞檐拱壁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各个民国建筑的风格各不相同。民国建筑一般为砖混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的结构有着延伸了建筑的使用空间、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优秀的性能等优点,但是砖混结构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砖木结构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  

    现在,南京市已对这个民国公馆区进行了规划,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将作为民国历史风貌保存完整的街区重现“民国街区”昔日的风情,成为古城南京一道新的靓丽的风景线。现取名为“南京1912”的街区正是为了唤醒南京人对民国的历史记忆。街区里的13栋民国式府衙建筑融合了中式和欧式风格,它的定位是: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其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令人叫绝。

 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街区-南京1912  

 

 南京民国建筑呈现四大特点:

一、等级高:南京作为民国首都,中央级建筑多,包括国民政府五院八部等行政建筑,以及中央研究院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院等,其规模、等级均属当时全国(甚至东亚)之最。

二、类型全:按建筑原有性质可分十大类型,即行政办公建筑、纪念性建筑、文教科研建筑、宗教建筑、使馆建筑、公共性建筑、官邸建筑、工业建筑、交通建筑、民居建筑。

三、历史及艺术价值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京汇集了当时中外优秀的一批建筑师,在宁进行大量建筑创作活动,留下了风格各异、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

四、内涵丰富:民国建筑大多与历史事件、名人相关。  

南京民国建筑从建筑风格和特点上看,可以区分为四种:

一是折衷主义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如1914-1915年的扬子饭店,1929年的生物馆;

二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如1919年的金陵大学北大楼,1917年的金陵大学礼拜堂;

三是新民族形式的建筑,如1928年的铁道部大楼,1929年的灵谷塔,1931-1934年的紫金山天文台,1932年的中山陵音乐台,1933年的中央医院、交通部大楼、外交部大楼;

四是西方现代派建筑,如1932年的福昌饭店,1935-1936年的大华大戏院,1946年的下关火车站扩建工程等。  

民国建筑保存形式最完好的是在南京。

民国建筑,其显著特点是,既注意到保留中国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一些西洋建筑风格,具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政府部门大兴土木,政府要员也盖房建屋,新建各类建筑,形成南京城建的重要特色。这一时期的建筑被称为民国建筑

如坐落在中山北路101号的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建筑,主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西方现代建筑形式,而楼式又有传统意味,正视和俯视图都呈字形,寓意执法如山。高大的院门呈拱形,左右延伸的围墙环抱院落,大门与主楼的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门、楼之间广场相隔,中间设有圆形喷泉式花池,布局庄重大方。

坐落在中山北路32号的外交部,现尚存办公楼一幢,其立面采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建筑三段式”(勒脚、墙身、檐部)划分方式,细部为中国传统装饰,内部天花、藻井等。外墙为泰山面砖饰面。该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新民族形式的典型建筑实例之一,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近代优秀建筑。

坐落在北京东路39号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建筑均为仿清宫殿形式,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屋面,外部面砖贴面抱厦出山,富有民族气息。其中院办公大楼,采用大屋顶结构,后与图书馆相连结,呈丁字形,主楼前是三座亭式建筑。该建筑群是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把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建筑手法,成功地运用于具有现代功能建筑的重要创作实践。

民国建筑中亦有采用西式风格的,如坐落在高楼门80号的孔祥熙公馆,为典型西班牙风格;坐落在北极阁1号的宋子文公馆,为西方乡村别墅式.......

中国未来著名建筑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