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zs.jpg (4042 bytes)

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诺 曼 底 一 瞥

周苏宁  2006-04-20

    上次到法国,曾心存一念——去一趟诺曼底,但终因交通不便而未能如愿。
    诺曼底海岸在法国西部,与英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达66公里,其间的英吉利海峡是分割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的狭长水道和连通大西洋和北海的航运要道,是世界最繁忙的海峡,战略地位重要。历史上便是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6月6日,盟军巧妙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多处同时登陆,从而开始了战略反击。这次著名的战略性登陆作战被称为“霸王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战后,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无数震撼人心的作品,影响了战后一代又一代人,我也是其中一个。
    这次再到巴黎,短暂的公务之间有一个礼拜——欧洲国家的礼拜是不工作的——于是我们有了2天的闲暇。这让我又一次勾起了前往诺曼底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向在教科文组织工作过多年的D.Y先生提出这个要求,他非常爽快就答应了。
    但往返600多公里的路程,一天要赶来回,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星期六吃过早餐,D.Y先生叫上他的同事D.C.X先生,两人轮流开车,我和同事匡振鸥先生坐在后排,看着车外飞逝的景色,开始了心旷神怡的旅游。
    离开巴黎时还下着小雨,接近西海岸时天空渐渐放晴。车终于下了高速,驶入丘陵地带蜿蜒的公路。路旁出现了一座颇有沧桑感的小教堂,石质的墙面班驳灰暗,坑坑洼洼的墙体似乎在展露当年在枪林弹雨下的光荣历史。在三叉路口,一尊美军将军的铜质雕像似乎在庄严地告诉我们:诺曼底到了!
    道路又弯了几弯,海岸赫然在现!我脑海中一场碧血长空的惨烈战场,眼下却出奇地静谧,蔚蓝的海面一望无际,没有船只,也没有海鸟;细浪轻轻地拍打着岸基,发出缓缓的气息,犹如一位老人缓缓地叙述着,慢慢地拉开历史的帷幔……
    四下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海湾小镇。这个曾经饱受战火摧残的古镇,早已康复。它是法国西部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中的一个海边小镇,叫ARROMANCHES,沿海湾依岭而筑,房舍多为2—3层小楼,鳞次栉比,披着金色的阳光,显得格外鲜亮而富有生机。面向大海的小型广场的一侧是一座普通的平顶房,门厅檐口上一排黑色字体立即吸引了我们的视线:“6 JUNE 1944 D DAY”,门厅两旁各陈列着一门野战炮,远处是一辆二战时期的坦克,左边是美、英、法、加等盟军的国旗——哦,这就是诺曼底登陆纪念馆!而设计者则匠心独运地将它取名为“和平纪念馆”。
    馆内面积不大,布置得别开生面,向人们展示一幕幕惊心动魄和感人肺腑的历史画面:战事介绍,翔实而具体;登陆现场模型、舰船模型和机件模型,精美而逼真;一个半圆形投影室和一个小型影院,播放多种语言(包括中文)的登陆作战记录片;陈列品更是琳琅满目,从士兵的肩章、陆海空军服到各种武器、工具,从当年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美军吉普车、步话机到美军坦克、101空降师伞兵模型,甚至还有一处用沙包堆垒伪装网覆盖的美军前沿指挥所……真可谓目不暇接。卖品部出售的各种书籍、纪念品有上百种之多,无一不与诺曼底有关,特别是那些精美的金属舰船、坦克、汽车和战士模型,即使不买,也能让人大饱一回眼福。而且这些精美纪念品在法国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真让人爱不释手,欲罢不忍!
    站在海岸边向远处眺望,一排排灰黑色巨物在海浪中时隐时现,这就是当年盟军为建立登陆港口而制作的巨型水泥预制件,它们是浮桥的重要基础,每个重达3000到6000吨,长220英尺,高60英尺,宽52英尺。它们先在英国预制,而后被拖轮以平均每小时2到3英里的速度,拖运穿越英吉利海峡,然后同在此之前已经被沉入海底搁置于卡勒瓦多岩石上的旧船固定在一起,成为海上浮桥。这些命名为“凤凰”的浮桥以每天15座的速度陆续运至诺曼底海滩。当时一共有115座,如今仅存20座。这些浮桥尽管只使用了6个月,却对世界历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盟军从此踏上了欧洲战场的胜利之途,其政治意义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战役。当然,从军事上看也是一场非常成功的登陆,值得大书一笔。在这里,盟军登陆6天,已有220000名士兵、39000余量坦克、吉普车等各类车辆以及110000吨军用物资被运至陆上。真令人叹为观止!至今,浮桥虽已残缺不全,但却经历了5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于海上,让人依然可以遥想当年的壮举。
    然而,更震撼心灵的是盟军陵墓。在整个诺曼底一共有28座盟军墓地,埋葬着12.2万他国青年的遗骨。我们所瞻仰的是美军墓地。它坐落在海边,绿树成荫,鲜花繁盛,一尘不染。中轴线是宽阔大道和水池,顶端是由希腊柱环成的半圆形广场。大道两侧之首各有一面高高飘扬的美国国旗,草地上整齐地排列着数以万计的白色大理石十字架,按照烈士姓氏字母分别葬在A、B、C、D、E……不同的区域里。啊,数以万计的烈士啊!仅埋葬在这里的美国军人就有1万人之多!那么多年轻人从大洋彼岸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土,为了把成千上万在法西斯铁蹄下受苦受难的人民解救出来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名字叫什么,音容笑貌是啥样,已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他们的英灵凝聚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着一代又一代人。这里没有一点说教成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价值观(我们称之为爱国主义教育吧)。可不是?在参观人群中学生占了多数,不仅有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小学生,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边看一边讲解,很多学生都作笔记,师生都很当一回事!这使我不禁要想,是什么驱使那些青年血洒他国土地?法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个偏远的西海岸精心呵护这片英陵?他们给今天的人们究竟传达了一种什么信息?
    再往深处想,这块埋葬着美、英、法、加等盟军亡灵的墓地,体现了他们国家普遍维护的一种价值观念吧——尊重历史、热爱自由、人的尊严、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这种种巨大的精神财富,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们国家何以发达富强,不足以借鉴吗?
    在返回的路上,我久久思索着这些一时让人难解的问题……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citi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