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施 耐 庵 年 谱>  未定稿

赵伯英 李奇林

    施耐庵其人不见正史,稗史野闻中各说纷纭,地下挖掘也仅提供曲证,因此有人称为“谜”。然而,一部旷世巨著《水浒》的问世,震聋发聩,影响深远,使中国小说列入世界高层次的珍品地位,这位伟大的作家的身世定会被揭开“谜底”的。

    可喜的是,经过上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的努力,尤其是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大规模地投入人力、物力,使施耐庵的面目日渐清晰起来了。实事求是地说,显性资料尚不够丰富,施耐庵纪念地的旅游线还没有开发,有关施耐庵的资料没有真正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施耐庵其人的深入、充分的研究。

    从我们掌握的各种资料表明,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这是明清以来的专家们基本一致的看法。从施耐庵的《水浒》中所取材的社会生活、生活原型和所描写的风情、人物、方言来看,施耐庵的活动区域基本是在东南沿海一带。与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联系,用民间传说印证,施耐庵的轮廓是可以描述的,不是无迹可查的。施耐庵的后代生活在江苏的土地上,集中在兴化和大丰的地域,明清以来《水浒》屡遭笔伐,几度禁绝,而倔强的施氏后代,还是纪念着他们的祖先施耐庵,这是家族的真情,亦足以证明他们传下的种种口碑,决非痴人说梦话或道听途说。施耐庵安息在现今尚存的墓中,是靠后裔们的代代指证。地下的发掘,家谱等的对勘,证实了施氏后裔们的口碑是有稽可证的。元明清的小说家,有哪一位有如此丰富的个人和家族的档案呢?

    当然,要写起施耐庵的年谱来,我们所能参照的各种资料,即便是现在所能得到的,包括口碑传说,总还是隐性的历史资料,一当与正史对照,觉得这些资料虽有一定的价值,也还只能显现一个朦胧的轮廓。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工作是对材料加以梳理,求同存异,索隐探微。

    从赵知人查户口发现施耐庵的后裔,从而引发起寻踪施耐庵的一股热潮,快一个世纪了,为施耐庵编出一份年谱,这是势所必然的事。在跨入21世纪前,我们只想抛砖引玉,使一份真正顺理成章的《施耐庵年谱》能够经过有识者的共同努力得以问世。这份“年谱”很不成熟,难免会有错误,希望得到历史、地理、考古、社会、文学等诸方面的专家们的指正。

    公元 1296年(元成宗元贞二年岁次丙申)秋一岁,生于苏州城外施家巷,取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父名施元德,字长卿,母为卞氏。施氏是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后裔。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又说:“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注:王道生,此人待考。淮安王寿萱自云是王道生后裔,但未提供家谱。并见白驹出土文物,署名“施子安”的残碑。

    1979年8月8日,盐城地委宣传部曹晋杰、兴化县委宣传部刘嘉谷、大丰县委宣传部吴春霖等,至兴化县调查施耐庵遗迹。兴化县新垛公社施家大队农民施庆满提供:1978年秋,挖到墓志方砖一块,系明代嘉靖甲申仲冬壬申月《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其中部份文字尚清晰可见,云:“施公讳翔,字廷佐,祖籍姑苏,生高祖施公元德,于大元丙申生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乱及苏,……故迁兴化遂白驹。生祖让,字以谦。生父文昱,字述元。……”此碑于1978 年秋在出土后,曾被施庆满取去盖咸菜缸。注:这碑证明王道生对施耐庵生年之说有据;且能反证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决非有人托名杜撰。施耐庵原籍苏州之说亦成立。施耐庵恰生活在“元季兵起”至“及世平”的元末明初之际亦有实证。

    又,《故处士施公墓志铭》:“处士施公讳让,字以谦,鼻祖世居扬之兴化,后徙海陵白驹,本望族也。先公彦端,积德累行,乡邻以贤德称。”并说:“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国初,征书下至,坚持不出,隐居著《水浒》自遣。”

    又,《施氏家簿谱》:“彦端,字耐庵→让,字以谦……”注:施耐庵先期的家谱资料与后期出土的家族资料一一相符;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反复被证明有据。

    又,白驹施氏后裔《国贻堂施氏家簿谱·施氏长门谱序》中说:“族本寒微,谱系未经刊刻,而手抄家录,自明迄清,相延不坠。”这表明,施氏谱是代代直录,不同于清代一些追录式的家谱。一个世代不居官的“微寒”人家,代代直录,其可靠性是可知的。

    又,《文艺报》1952年第21号丁正华、苏从麟《施耐庵生平调查报告》中说:“施耐庵兄弟三人,长即耐庵(又称子安),名彦端,传白驹及施家桥一支;次名彦明,传苏州阊门外一支;三名彦才,传兴化施家庄(施家桥东北十余里)一支。”

    清代乾隆《吴县志》载:“城外十八巷”,其中“施家巷(有施子祠,故名),在怀胥桥北。”现怀胥桥北仍有大小施家弄。

    同上,“施子祠在阊门外,久废。雍正十三年,贤裔施浚文等请改建于元和县利一图祀临濮侯施之常。”注:施之常是孔子七十二北子之一。又,施家桥在“旧长洲县治府学龙门东。”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奉直大夫户部主事陈广德于咸丰四年所作《施氏族谱序》中说:“施氏为先贤施之常之裔。”

    据《新闻报》1928年11月刊登胡瑞亭文:“所供十五世祖讳耐庵。”故施元德当为施之常的十四世。

    又:据白驹施保国提供的资料,1852年,施耐庵后裔施占鳌和袁吉人在淮安访先人遗迹,称施耐庵之父名施长卿,母卞氏。注:母卞氏之说与施耐庵与卞元亨为表兄弟之说相符。 关于施耐庵的卒年代和籍贯,众说纷纭,有的系推算,有的系略说,并无确证。至于生平,各说亦略有细节差异。我们依王道生之说。其他诸说,略列于后:

    1. 据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振岳提供的清初《顾丹午笔记》(手抄本)中说:“施耐庵,钱塘人,与刘青田相契。明太祖搜罗人材,刘荐耐庵,命访之。适耐庵作《水浒传》甫竣。刘阅之,遂不言荐。归报太祖曰:‘此人心思才力已耗尽于一部小说矣。用之何益!’”注:顾丹午,名公燮,约为乾隆时苏州名流。苏州地方史料中引用《顾丹午笔记》之处甚多。这一条笔记,能证明施耐庵是刘伯温同时代人,且与刘伯温相契,而且在钱塘有过经历,《水浒》的初稿已在施耐庵隐居时完成。而且,施耐庵确有不肯为明太祖出山的经历。至于籍贯,只是顾丹午的一说。

    2. 淮安市(今淮安市楚州区)图书馆陈阳(98年时86岁)的“打印稿”中说:“施耐庵(约1298-1370),原名施耳,施子安。……元代至顺年间的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做官。……刘伯温与施耐庵同榜进士。……张士诚起兵,也多次派步将施的好友卞元亨来请施作谋士……带着弟子罗贯中乘船逃到淮安,隐居在淮城棋盘街东头都土地祠西侧一个单门独院的知友家中。这个知友在苏北里下河地区开了一爿最大的当铺店。家中豪富,院中有假山水榭、亭台楼阁(今新华池后边)。老板为人不俗,喜结天下名流。……施耐庵竟以楚州(今淮安)的萧湖、勺湖、越湖、洪泽湖、白马湖、蓼儿洼湖荡芦苇沼泽及山东水泊梁山为背景,更以淮安画家龚开画的有关《三十六人赞》这线索,闭门创作了巨著《水浒传》、《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奇书。……《水浒传》……成书于淮安,最后客死于淮,淮地好友备棺木运回原籍兴化安葬。”注:此说据《兴化县续志》卷十三《施耐庵传》:施耐庵原名耳,白驹人,祖籍姑苏,……。”按:这两份资料同出一源,其中“名耳”一说,其实也有道理,因为施耐庵既到淮安是“隐居”,或许是避祸,当然要隐去真名,姑且以“耳”为名有何不可?但仍保留了他的字“子安”。“耳”者,与“而”同音,“耐庵”有“而”,“彦端”亦有“而”,这也许是施耐庵的心计吧!施耐庵到过淮安,与大丰白驹发现的《木榜文》内容相符,这决不是移花接木了。

    3. 近代淮安市陈民牛编辑《淮安人名辞典》,赵朴初题书名,冰心题写扉页,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辞典中有施耐庵小传。(略)

    4. 北京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张惠仁《施耐庵生卒年新论》(提纲)中说:“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各有一知名学者撰文提供过施耐庵的另外二种生卒年:一说生于是1290年,卒于是1364年;一说生于1260年,卒于1340年,……”接着说:“据《施耐庵学刊》第一期介绍,……兴化县资料室主张卒年为1328——1420左右。该刊第 2期杨钟淮文章提出了两种可能:一为1323——1397;一为1320——1394。又见陈辽提出1332——1406说;刘冬提出1308——1382年说。”于是说;“施耐庵生于元仁延佑七年岁次庚申(1320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岁次庚辰(1400年)”注:《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中已有“于大元丙申生曾祖彦端”字样,且与早期传世的王道生《施耐庵墓志》“生于元贞丙申岁”相合,其他的考证似是多余了。

    清代之前,疏于考证,但是凡有一说,都有来历。现略列于后:

    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传施号耐庵,名、字竟不可考。”注:这里指在“武林”刊行的书中有一部《水浒传》,而不是指施耐庵是武林人。因为“名、字竟不可考”,当然不知其人的籍贯了。“施耐庵”是刊行时的署名,所心胡应麟先称“施某”,继称“施号耐庵”。胡应麟是很谨慎的,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他采访不到隐居的大作家,只也点到为止。清代以来,以文字资料作为考证依据的居多,有的近乎推测。如,1919年,曲学大师吴梅在《顾曲麈谈》中提出:“《幽闺记》为施君美作。君美名惠,即作《水浒传》之耐庵居士也。”注:孙楷第亦持此说,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说:“耐庵即施惠号,见传钞本《宝敦楼传奇汇考目》,惠字君美(一云字君承),钱塘人。”按:两位大师忽视了《水浒传》的艺术风格,只是扣住了“钱塘”“施”字下了考证。写《幽闺记》的手笔决不会去写大气磅礴的《水浒传》。

    上世纪初,开始对施耐庵实地考察,施墓被挖,拓片丢失,但肯定了施耐庵墓的真实地址。上世纪的五十年代起,由于省、地、县政府的实地考察,保存了施氏后代墓中的实物,恰与口碑、家谱、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铭》等一一吻合,显露出了施耐庵的真实身世。

    公元1308年(元成宗大德十三年)十三岁,在苏州城外的浒墅关季氏家塾就读。据兴化县清末邑庠生刘仲书于1919年在今大丰白驹镇闻长者杨小岚言:“耐庵是苏州阊门外人,父亲是撑船的,十三岁到浒墅关读私塾。”注:苏州的浒墅关是大江南北的水运要隘,一条大运河贯通南北。这“浒”字,对施耐庵的印象该是极深刻的。按:“父亲是撑船的”一说存疑,用苏州话的说法“爷是船浪人”,即是靠行船谋生的人,那末,施耐庵之父也许是走南闯北的商人,浒墅关是他外出行商的必经之地。如果是“撑船的”苦力,他的孩子也读不起私塾。因为走南闯北,江湖经历和见闻甚多,施耐庵不会不听到。十三岁的孩子有一点独立生活能力,此时离家就读是可能的。 公元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十五岁,在季家继续就读。在季家就读的时间很长,所以此后季先生的女儿嫁给了他。也许季先生与施耐庵之父的交谊本来就深,或者“门当户对”。这年,刘伯温(1311-1375)生。注:刘伯温系施耐庵的同榜(辛未)进士。注:《浙江通志》有“辛未余阙榜”,中载“刘基”名。元代科举混乱,江苏未有辛未科举记载的资料可查,但施氏家谱、木主都记载为施耐庵系“辛未进士”。刘、施同榜是可以认定的。

    公元1314年(元仁宗延祐元年)十九岁,考中秀才,同季氏结婚。《施谱后序》作者施振达的侄儿施藩提供的材料说:施耐庵“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或三十岁中举,三十五岁入翰林。”公元1320年(元仁宗延祐七年)二十五岁,被荐为“孝行信义”。据兴化刘仲书于1919年在白驹闻长者杨小岚言:施耐庵“二十五岁后,被苏州官吏于诸户内特别推荐有孝行信义。”

    公元1324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二十九岁,中举。这年,卞元亨生。据盐城便仓《卞氏宗谱·柏门老人年谱》:“元泰定帝致和(泰定)元年庚午(甲子)生公。”注:“柏门老人”系卞元亨之号。按:生卒年待考定。卞元亨之父与施耐庵之母这宗族,所以有表亲之说。

    公元1330年(元文宗至顺元年,岁次庚午)三十五岁,赴考途中经梁山泊,作了些考察。一说,施耐庵“庚午一科会试,中了进士”。注:此说为兴化刘仲书于1919年录自白驹长者杨小岚口述。按:疑是“庚午一年赴试,中了进士。”一说,明洪武年间,山东郓城县周庄有个名叫周铎的人,字文振,做过袁州知府。在他所写的笔记(手抄本)中,有这样一条记载:“施耐庵者,江南才子也。元至顺间,赴大都,应试不第,乃师国子监司业刘本善,荐任郓城训导。力倡农桑。与教谕不洽,辞之。游梁山水泊。次年复至大都,中进士。官钱塘二载。后归隐,不知所终。”(转录自曹晋杰、朱步楼《施耐庵新证》学林出版社1986年11月1版第84-85页)按:这条记载可补施耐庵中进士之前的一段经历,非常重要,录此以备参考。又:据山东菏泽市文联朱希江云:山东梁山、郓城一带,民间也有施耐庵任郓城县学训导的传说。约于这年,罗贯中生。注:参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盖元明间人(约一三三○ ——一四○○)。”

    公元1331年(元文宗至顺二年,岁次辛未)三十六岁,入翰林;一说“中进士”。开始做二年钱塘(今杭州市)的官,与刘基(刘伯温,浙江青田人)相契。

    由西桥施宝宽提供的木质神主牌(即《施氏木主》)上写“元辛未进士始祖施考公耐庵府君……之位”明人王道生《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司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明人杨新《故处士施公让墓志铭》:“先公耐庵,元至顺辛未进士,高尚不仕。”《明史·刘基传》:称刘基为“至顺间进士。” 《浙江通志》:“至顺二年辛未余阙榜:“张宗文,开化人;刘基,青田人,御史中丞;……”按:此虽为浙江一省之榜,可见“辛未进士”之说有据。但元时科举混乱,江苏的材料未获,施耐庵的中进士之材料一时找不到正史资料佐证。

    1933年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的《古本水浒》梅寄鹤叙中说:“元末的时候,他(指施耐庵)和刘伯温同拜一位先生读书。说起来他们是同窗兄弟。”按:“同榜”亦以主考官为师门,相互称“同窗”,未必曾是同一先生所教。此是梅氏根据有关传说写下的话,不足为据。但可见施、刘二氏之谊非一家之说。

摘编自:《中国智慧城》网站

    施耐庵纪念馆:座落于江苏盐城大丰市白驹镇,是为纪念古典文学巨匠、水浒作者施耐庵,依清代"施氏宗祠"原样而建的人文纪念设施。
    施耐庵纪念馆馆藏丰富,史料详实。现有《水浒》版本100余种。名人的题词、字画1400余件。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的"施氏家谱"亦珍藏于此。在陈列厅内展出的《施氏长门谱》等数以百计的珍贵文物资料,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从事水浒研究的学者。
    即将实施的二期工程将兴建水浒公园、水浒资料研究中心等景点和设施,使纪念馆真正成为人们开展《水浒》文化、施耐庵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观光旅游的胜地。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citiz.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