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网络问政”有无实效?

2011-01-21

据去年7月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这意味着全球20多亿网民中每5个网民,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这些网民关心时事,关注民生,监督政府,建言献策,开启了中国“网络问政”时代的来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网民数量的剧增,我国越来越重视网络建设,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构筑民意表达平台,创新政务公开载体,及时了解舆情,促进科学决策,成为了党委、政府的施政亮点,网民的建议和呼声进入了高层的视野。2008年6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于是与网民在线交流官员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网络问政新风正在蔚然兴起。

但随着“跨省追捕”、躲猫猫周久耕案等网络事件发生,有的地方政府官员也开始惧怕互联网了,只要某地某部门或某单位在网上出现不和谐音符,机关单位或部门立刻想尽一切办法,删帖、掩盖……一些党政官员并没有把网络问政作为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常态机制,也没有一种相对理性、冷静的态度,他们可以听网友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听不得真正不同的声音,见不得揭短亮丑的帖子,认为那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与自己过不去。这种所谓的网络问政,就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作秀,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版叶公好龙。“网络问政”究竟有没有效果呢?看来依然任重道远。

推行“网络问政”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党委政府进行监督。近些年网民有效地发挥了监督作用,深圳海事局林嘉祥涉嫌猥亵女童事件、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公务员公费出国旅游”事件、浙江东阳市审计局长公款消费按摩事件、“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局长日记门”、“我爸是李刚”、等一系列网络监督案例,对党风廉政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推行“网络问政”最难的转变是领导转变观念。不少领导干部对网络又爱又恨矛盾心理,没有对“网络问政”引起高度重视。为此面对越来越火爆的网络世界,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网络监督,提高对“网络问政”的认识。要真正认识到:网络的“灌水”不是“祸水”,网民的“意见”不是“短见”,网民的“疑难”不是“刁难”,网民的“声音”不是“杂音”;网民的“呼声”是群众的“心声”,网民的“看法”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网民的“建议”是坊间的“议论”,网民的“口水”是官员的“口碑”。

  推行“网络问政”最佳的途径是把网民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大与政协有一个共同的职能,就是监督。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也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平台,网民与代表、委员一样都是“代表人民说话的”。但是一直以来,网民表达诉求的身份是草根个体,表达方式是民间建言,再加上网络形态纷繁复杂,绝大多数诉求往往流于自说自话,较难完整地送达政府管理部门。为了便于把网络民意直接输送到政府高层,要把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富有正义感的网友推选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只有将网民纳入体制内的“代言人”,才能够开拓草根江湖意见步入庙堂议政的保障性渠道,才能够体现政府部门对网络民意的高度重视,也才能够加快网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标志性步伐。

转自:http://bbs.news.163.com/bbs/society/195484719,1.html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