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竹业公司掌握的高强度竹型材技术昨通过了专家鉴定
1991年,哥斯达黎加发生了里氏7.7级地震,大批砖瓦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倒塌了,但20多座用竹搭建的建筑却安然无恙。原来———即便未经加工,纤维组织特别发达的竹子,其纵向抗拉强度也是中碳钢的5~6倍;若再经过脱水、烘干、浸胶等一系列工序,看似柔弱的竹子就会摇身变作“植物钢铁”:高强度的竹型材比钢铁更轻,却比水泥更坚固,它能用来制造家具,甚至可能用来修建抗震房!
成都市武侯区一家竹业公司,投入近千万元研发经费,终于掌握了高强度竹型材工艺关键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昨日,这一科研成果在成都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委托、四川省林业厅组织的专家鉴定。经专家鉴定,该技术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意味着,如今多数情况下仅仅是充当景观的竹子,将逐渐从方方面面走进我们的生活。
性能:被誉为“植物钢铁”
四川农村常见的慈竹,它的竹壁薄,直径小,难以加工,以前在工业上用途少。但其韧性好,纤维组织发达,纵向抗拉强度是中碳钢的5~6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就利用慈竹的特性,开发出竹篾层积材产品,应用于建筑模板、火车和汽车的车厢底板等领域。
而竹子加工成高强度竹型材后,又有什么特别效果呢?张齐生院士说,一根慈竹要去掉竹青皮和竹碎料,只用竹黄片来加工,经过重组后,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竹子了,它的密度高、硬度大、耐磨性能好、防潮防水防蛀,以至有人将高强度竹型材比喻为“植物钢铁”,因为它不知比钢铁轻多少倍,但坚固度却是水泥的数倍。高性能竹质成型材可广泛应用于中高档室内外家具、建筑装修和工艺品等领域,甚至可能用于修建抗震房。
工艺:历经10余工序方成“钢”
一根慈竹经过哪些工艺后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植物钢铁”呢?据介绍,这需要经过脱水、烘干、浸胶等10多道复杂工序。
技术人员介绍,在高强度竹型材加工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是必须使竹材料在不改变形状的前提下,使其纤维组织结构张开,质地变软,然后让胶液均匀渗透到纤维管孔中,最后再冷压成型。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排放,产品甲醛释放量达到国家E0级标准,具有环保特性。
另外,除了竹黄片用来加工,竹青皮还可拿去做竹织品,竹碎料可以拿去造纸、生产粘合板或竹炭。一根竹子,全身都可以利用。
前景:每年可创产值200亿
目前我国人工经营竹林面积达500多万公顷,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四川现有竹类资源1100多万亩,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600万亩。与几十年才成材的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3年就可大量采伐。高强度竹型材形成规模生产后,可以缓解我国家具用木材供不应求的形势。高强度竹型材在性能和外观上相当于红木家具,而其售价却不到红木家具的1/10。
目前,“高强度竹型材”在成都已形成了大批量生产的能力,并将采用农民+原料基地+半成品加工厂的原料合作方式推广这一研究成果。据专家估算,以四川现有的慈竹资源制作高强度竹型材,每年可创产值200亿元,利税50亿~6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