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小镇震泽的故

文/项怀诚 2015-03-28

【印象震泽】震泽的文化底蕴不是随便那个古镇都有的,应当是很珍贵的。我在震泽先后住了十年,对于震泽的文化底蕴多少有一些感受……

震泽是个古镇,文化底蕴不亚于同里,镇上仅古建筑就有3.5万平方米,大有开发的潜力。我在震泽先后住了十年,对于震泽的文化底蕴多少有一些感受。1939年我和姑姑家从上海避乱来震泽定居,固然是本着“大难避乡,小难避城”的俗规,同时也是冲着震泽的文化底蕴深厚来的。那时,我的哥哥、姐姐都已到上学的年龄,相比较而言震泽的中小学比庙港的要好一些,加上别的原因,选择了震泽这个古镇。

在我的记忆中,震泽池塘桥小学(祠堂桥)虽然不大,那一排排杨树,那宽阔的操场,那石板小桥和桥头廊下小摊上的荷兰水(汽水)让人怀念不已。北栅头公园里的四面厅据说现在还健在,坐在里面纳凉,腋下习习生风的感觉,那么惬意。这几十年来东南西北闯荡,身居闹市再也找不来这种感觉。儿时的回忆似懂非懂,如幻似梦,平添几分想象的色彩和感情的成份,让他保留在心中也是一种幸福。

据我父亲说,从前苏嘉湖长途汽车曾经风光一时,那是在抗战以前,老一辈的人可能还有记忆。前年,我从松陵镇沿着新通车的苏震桃快速车道到震泽,只用了不到20分钟。后来,我从庙港沿高速路到上海只用了一个半小时。这两次旅行让我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坐在车里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震泽出过许多名人,值得一提的是施家兄弟。兄弟俩都是震泽中学创始人。哥哥施肇曾1919年在震泽创办江丰农工银行,地点就在银行弄。银行是一栋两层楼的洋房,这座房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他们兄弟俩都是中国早期的外交家。施肇曾在十九世纪末曾担任过中国驻纽约的正领事官,民国初期,施肇基一度担任过交通总长兼财政总长,总统府顾问官等。施家做丝生意,在上海开有丝行。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以后,迅速成为中外交往的中心城市,施肇基大约出生在1877年。十九世纪末叶就读于上海聖约翰书院,接受西式教育,后来去美国留学(康奈尔大学),在中国早期外交家中颇负盛名,曾担任过民国驻英和驻美公使,并作为全权代表出席过巴黎和会与192111月的华盛顿会议。

我记得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有五名成员,他们是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祖。当时他是驻英公使。而在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的华盛顿会议上,施肇基为中国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他曾担任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了个代表团来华调查,英国人李顿爵士当团长,史称“李顿调查团”。当时配合工作的中国政府外交人员中有一位叫施肇夔的,可能也是他们施家的人,但不是震泽这一宗的。施家后人现在应当大部分在美国,但北京、上海应当还有他们的后人。

我曾打电话问过南潘浜施家的施玉林先生,他说他们虽然是同宗,但不是一个门堂子的。还听说科院有位办公厅主任叫施鹤安的,是施肇基先生家的后人,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见面。震泽施家祖屋在思范桥边上,还是在祠堂桥附近,我已记不清了。南潘浜施家祖屋,石库门,深宅大院不知现在还在不在,这些历史希望镇里有便时作些查证访问,这样的文化底蕴不是随便那个古镇都有的,应当是很珍贵的。

(作者简介:项怀诚,原财政部部长,1960年7月参加工作,山东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

转自:【印象震泽】,原文有少许“笔误”(红色处),转载已更正。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