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治先生:您好!
很冒昧给您去信,但是由于有所求而请您不吝赐教!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生,博士论文的选题是《中国义赈制度研究》,中国义赈制度的起源、形成、定型的时段是十九世纪晚期,而这一时期就是您的先族施善昌(少钦公)和施则敬(子英公)父子大办慈善义赈的时期。数十年间,少钦公坐镇沪上募捐、组织和协调,子英公则奔赴山东、直隶等省查勘、放赈和施救,其功勋之卓著,四海同钦!
在论文的体例编排中,有相当部分是对施氏父子义赈工作诸方面的探讨。现在,我在《申报》中已掌握了您的先人的不少资料,但仍嫌不足。通过您们的网页,给我提供了不少线索,还想再咨询贵处,是否存有少钦公和子英公关于慈善赈济方面的资料以及他们二人的著作。恭请惠助,期盼佳音!
靳环宇 2003.11.3
联系方式: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楼1栋114#(410081)
电话:0731-8645265 13327310982
网主附言:
各地施氏如有该种资料请连系。
靳环宇:
来信收到。您要的资料,目前我处已没有,我想通过我给海内外施氏发“电子邮件”,及在网上附上您的信(因目前电子邮件常有故障,可让施氏在网上看到),来帮您找找看。您博士论文所做的工作,我们也感兴趣。我想等您完成博士论文后,将该文传给我,我将它放在我们网站的“施氏园地”中,您看好吗?今后可多连系。
施家治 2003-11-04
家治先生:您好!
许久未通音讯,至为抱歉。前年求助于您,获得支持与帮助,时常铭记于心。您给我复印寄来的几件序言,颇为重要,对于祖上善昌先生在晚清时期义赈中的历史地位及其突出的作用有较好的概括与说明,里面的一些内容我已用到了论文当中。
我原来就说,晚清时期,尤其是1880-1890年代的二十余年间,正是善昌先生鼓动社会、领导社会、贡献社会的最显著时期。这里所谓的显著,我还只是指出他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而未及于他在民族工商业方面的努力。正是由于善昌先生在当时上海、江南甚至全国经济界的重要地位,才保证了他在社会慈善公益等公共生活方面的号召和领导地位。对于善昌先生在当时社会中的这么大的影响,现在的人几乎都闻所未闻,即使是历史领域的专门学者也多未曾听说,这既是历史书写的悲哀,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淡漠。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发展慈善事业”,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社会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慈善事业的肯定,并对其予以积极的重视。从这一个角度来说,现在让大家和社会认识和了解善昌先生的事迹和贡献,不仅仅对于你们家族,即使对于整个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我进行晚清慈善公益事业包括当时的重要慈善家研究的深层原因。
我得出上面的认识,是建立在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之上的。在当时全国最大、影响最广的报纸《申报》中间,就记载了善昌先生的大量文章、活动和事迹。在重要时期,可以用连篇累牍来形容。尤其是全国各地向善昌先生及其所领导的丝业会馆、仁济善堂捐款的清单和征信表更是汗牛充栋。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将会花费难以数记的时间,因为当时的报纸都是繁体字、竖排版、无标点,缩印版的报纸字体又很小,等等,这都给研究增加了困难。
不过,在我的论文当中,基本已经将善昌先生在当时全国义赈组织中的历史地位、重要作用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力等等方面做了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勾勒。不过,这里只能说是勾勒,若是全面、系统的研究,非一本专著难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似可以定名为《施善昌与晚清慈善事业研究》)
我现在博士已经毕业,论文还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未定稿的东西在网上流布,也是对学术的不慎重。对您的先人也是一种不恭敬。不过,关于善昌先生以及则敬先生的文章,我会陆续整理寄给您。您有关于祖上的好的资料,也可以惠寄鄙人。让我们将这一事业共同推进。(不知,现在施家故居等是否保存完好)
我现在就发给您两篇文章,由此对于善昌先生的贡献可见一斑。一篇是《也谈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以上海为例》,主要论证了当时以上海为中心的义赈慈善组织,它们由善昌先生等人领导,最终构筑起了中国当时的公共领域,对于影响中国近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问题建言建策,身体力行。该文已发表于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海》杂志2005年第3期,您可查阅。(您就住南京,查找当方便)第二篇是《论1894-1895年的红十字会医院:中西慈善文化的视角》,这篇主要论证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义赈慈善组织如何接受西方现代慈善组织的影响,进而向现代性的慈善公益组织迈进的历史进程,其中善昌先生及其领导下的仁济善堂和丝业会馆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善昌先生对于西方现代的红十字医院正面肯定并予以资金支持,为其在中国生存下来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体现出善昌先生过人的见识和魄力。
当然,关于则敬先生,他可以说是在很多方面都继承并发扬了善昌先生的事业,并有所突破和创新。这又与当时已经变化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则敬先生自己的学问、认识、能力等密不可分。
祝好 多联系
靳环宇 2005.8.21
我现在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工作,
通信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商学院经济学系93#(410205)
*************************************************************
施先生:您好!
由于寒假加班,为琐事所困,故未及问候,甚歉!现在我与我的导师已将《早期红十字会在中国的演变》一文发表在国家级报纸《光明日报》2006.2.21,其中比较重要的谈到了您的祖上施善昌、施则敬、施肇基等人。你可从光明网下载此文,让你的家族共享。该文的更详细的内容,我已邮寄给你。
另外,关于你祖上的材料不知是否有新的进展,如果可能,可以为施善昌、施则敬等人撰写传记或者专著,不知能否有条件。
我将该文发给你
靳环宇2006.2.22
靳环宇:
很高兴看到你的又一篇论文发表。我已将它放入“炎黄脉络”网站。
关于施善昌、施则敬、施肇基等人的材料目前尚无更多的进展。但近年通过网络,国内施氏已有了较多的联系,海外施氏联系还不很多。我想施善昌、施则敬、施肇基等人应该还是会有些记载的,可惜国内经过多年的运动,相关材料似乎没有保存,国外可能会有,我自当关心之。当条件成熟时,如果可以为施善昌、施则敬等人撰写传记或者专著,也是我们希望的。
施家治2006-02-22
靳环宇:论1894-1895年的红十字会医院
早期红十字会在中国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