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族谱推向现代科学文化的殿堂
彭堂华(中华大族谱协会常务理事)
2007-10-10
在大族谱(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对族谱文化的发展,政府目前采取的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政策,因此推动我国族谱文化发展的重任,便历史性地落到现代企业肩上。今天我们大族谱(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成立的。大族谱(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宗旨是:与行业同仁一道,同心同德,将族谱文化推向现代科技文化之殿堂。) |
各位同仁: 我想从文化、经济层面以及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来谈谈我对族谱文化的一些粗浅认识。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族谱文化是民族的、大众的、传统的“和”文化 1、族谱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它有着极其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标识,一个民族可以缺这少那,唯独不能或缺的当是本民族的文化。数千年前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之外如今为何都不复存在了呢?六百年前曾拥有百万族众并统治着我国大半个北方的契丹族,为何突然消失了呢?究其原由,皆因民族文化无以传承。 族谱文化既然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为了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当弘扬它。 2、族谱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在我国十多亿人口的地区,谱文化的大众化程度之高,民众参与面之广,是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甚至无法想象的。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面对这民族大众的文化,我们理当象鲁迅先生那样去支持、去参与、去引领,而不应当去指责、去反对甚至企图去扼杀它。 3、族谱文化是传统文化,史实告诉人们,从结绳记谱、竹帛记谱至木治字谱、胶印谱、数码印刷谱、音像光碟谱……谱牒文化的历史几乎与中华文明史同步! 半个多世纪以来,常有人把族谱这一传统文化与封建文化划等号,纳入当被扫除之列,这是没有道理的。“封建”是社会制度概念,而族谱是社会文化现象,如前所述,它既非发端于封建社会,亦未终了于封建社会,缘何称之为“封建文化”呢? 族谱这一传统文化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是前人的创造加传承,它源远流长,不曾因某种政治制度的消亡而消失,更不会依照某些政治人物的意愿而寿终,它只会被后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4、族谱文化是“和”文化,古往今来的事实告诉人们,功于“收族睦族”的族谱文化兴于“和”,毁于“乱”,成于团结,败于分裂。国父孙中山先生说得好:“族谱记述着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该加以利用”,“欲兴民族,先从团结宗族入手”。可见弘扬族谱这一“和”文化是振兴中华的需要,是国家民族大团结的需要,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 二、族谱文化价值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修谱热潮一浪高一浪,究其原因,固然与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以及政府政策的宽松等因素有关,然从经济学原理角度判断,则在于谱牒文化有其自身的价值。 1、什么是有价值的呢?——非自然而能满足于人的需要之对象是也。谱牒文化正是这种“对象”,因为它“非自然”并“能满足于人的需要”。 2、族谱文化能满足哪些人的、哪些方面的需要呢?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从社会最底层的山村农夫到社会最高层的富豪权贵,凡属炎黄子孙无不需要血脉亲情,需要宗亲群体的认同、赞许和尊重,需要“光宗耀祖”,需要“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族谱文化正是古往今来中华儿女这些需要得以满足的最佳载体。 3、今后的人们对族谱文化的需要会消失吗?回顾历史便知未来,答案是否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更加稳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将会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受尊重、被认同”。可以说,族谱正是最佳的选择。所以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族谱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将会发挥其更大的价值,必将成为现代人的一处精神家园。 三、族谱文化市场前景广阔 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十年来,在修谱热度较高的东南沿海及中部十几个省市,平均50%左右的族众相继参加了一届本支系续修宗谱的活动,报纸报道浙江缙云县80%以上的人参加了修谱,少部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续修过的村族,甚至已经或正在开始又一轮续修。粗略估计全国年均参加修谱活动的总人数不下二千万人!如果按平均人口费出资20元计(人民日报披露,修谱人口费出资“少则三十五十,多则百而八十”)仅此一项每年入谱人口费出资款就不下四个亿人民币。此外,据我们几年来对几百个谱局收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谱局的总收入中,族人的赞助款大都高于人口费(江浙闽粤等省不少谱局甚至高出五倍!)我们姑且按1:1计算赞助款与人口费收入比例,全国每年修谱赞助款出资亦不下四个亿人民币,此外,近十年来,数以百计的全省、数省以至全国“联谱”、“总谱”、“源流考”、“姓氏通史”……林林总总的谱文化产品也耗资甚巨,据说中华郑氏总谱耗资约500万元,中华邱氏耗资近千万元,孔子世家谱耗资逾千万元……将这两大类谱文化活动的耗资加起来,年社会总耗资不下十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万千谱局理事人员为族谱无偿操劳而奉献的价值。 倘若将现有的族谱文化产品档次提高,如将大量的黑白印刷谱(不少甚至还是木活字印刷谱)升级为彩印精装谱、仿古印刷珍装版谱、丝绸谱等;倘若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开发族谱文化新产品,比如音像光碟谱、网络谱等多媒体谱,那么用不了几年,谱文化产品的市场消费总额势必翻番。 在谱文化市场中还有半壁江山仍属处女地,有待开发,那就是服务市场。因为族谱文化不同于族谱,后者是静态的物,而前者则是人与物结合之运动,其中有着大量的族谱文化活动的主体――人的活动;从调查、收集、整理编撰相关资料,到各式各样的按一定仪式召开的集会等等,这些活动几乎全由本族非专业的族人来操办,这种非市场化的现状蕴含着巨大的“服务”商机,昭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族谱文化市场中,未来最大的“买主”当属政府,因为族谱文化是民族、大众、传统的“和”文化,因为它有利于民族昌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因此政府需要它。可以预言,不久的将来政府将会按市场法则来表达对族谱文化的需要。届时市场广阔的前景将难以估量。 如前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族谱文化的需求,将梯次提升,谱文化市场相应要发生质的变化――达到今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到那时谱文化市场的消费总额更是难以想像的了。 四、同心同德,努力将族谱文化推向现代科技文化之殿堂 对族谱文化的发展,政府目前采取的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政策,因此推动我国族谱文化发展的重任,便历史性地落到现代企业肩上。今天我们大族谱(武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成立的。“中心”成立的宗旨是:与行业同仁一道,同心同德,将族谱文化推向现代科技文化之殿堂。 我们明白,上述宗旨实际上是当今社会族谱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在实践中必然会与事实上只是个企业的“中心”自身发展的目标相冲突,面对这一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当如何去解决呢? 一是寄希望于公司同仁以天下为己任,把社会的事当成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二是加倍努力,谒诚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和技术服务,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使公司从客户那里获取利润回报 ,进而实现公司自身的发展目标。 而公司要向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则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而要推动我国族谱文化的发展,实现这一社会事业的目标,同样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可见“现代科技手段”是这两个不同目标均得以实现的共同点,是我们解决公司面临的深层次的双重目标矛盾的关建性切入点,值得我们认真去研究。 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掌握的是什么样的现代科技手段呢?答案是:纵观历史,族谱技术手段已经历了两大时代,现在已进入了第三大时代,我们需要掌握的是第三代科技手段。下面我们从劳动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及产品形态这三方面来描述族谱文化的技术手段之历史发展轨迹: 就劳动工具来说,它经历了手工工具时代,机械工具时代(含无动力机械及动力机械)现已进入第三时代――智能工具时代。 就劳动者来说,它经历了手工艺人时代,机械技工时代,现已进入第三时代――数字处理(或微机管理)员时代。 就劳动对象和产品来说,它经历了抄刻谱时代,印刷谱时代,现已进入第三时代――数字化,多媒体时代。 概而言之,第三代修谱技术主要特征是:数字处理人员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生产数字化、多媒体族谱。 各仁同仁:族谱文化数字化、多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让我们共同来迎接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历史性的挑战!愿我们这个团队能在未来的中华谱牒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谢谢大家!
本网2008-09-23 转自:http://www.chinadazupu.com/article.aspx?newsid=20080426106433 |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