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gif (9193 bytes)

1d.gif (17805 bytes)

  钱 国 桢 个 人 专 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钱国桢诗词习作(04)
咏 都 江 堰

都江堰主景

小序:我是一个学土木工程的科技人员,看过不少现代水利工程,但参观了战国时创建的都江堰,不禁为其所感。它工程规模之大,设计思想之巧,结构布局之奇,施工技术之难,经济效益之佳,以及工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无不堪称为世界古代水利工程之最。就是当今也不失为大型水利工程之列。在自豪感动之余有兴吟诗一首。诗中将其水灾成因、规模、危害,以及对李冰父子治水策略的形成过程、技术手段、施工情景都一一作了描述。并且还叙述了其经济效益与对历代军事、政治的影响,以及他们对维修、发展都江堰的贡献,特别是解放后对它的大规模改造都一一作了描述。最后,借李冰的《治水要决》进一步点明了经济是基础,发展经济是硬道理,这个永恒的真理。

 

滚滚岷江水,转转丛山间,磅礴出险谷,潺湲下浅滩。水滞泥砂淤,江阔两岸低,春融三山雪,水溢百涧溪,波连蜀国川,浪击锦城堤[01]。

玉垒江东列,巍巍与天接,岭东陌生烟,岭西庭捉鳖[02]。

处处凄凉景,岁岁遭天劫,鸦雀号古木,子规啼夜月,声声不忍闻,百民呼声绝。

秦时有蜀守,痛感百姓疾,徒步九山间,为求治水律:足履破岩痕,肢体试水深;血汗洒千崖,风雨跋万村。负笈访下士,尽瘁惊六神;帷幄策宏图,精血炼匠心。浩气化神牛,长河断妖魂[03]。

执剑托父子,威力仗黎民。漫山人如潮,遍地治水军,号子催金柝,篝火伴星辰,伐薪焚磐石,拨水爆岩筋[04],殷殷闻地裂,隆隆如山倾,笼竹连石坝,卧铁谙潮情[05],鱼嘴分四六,引泄若通灵[06],水流迂回急,跃堰飞砂轻[07],金刚锁戈壁,玉液倾宝瓶,引来渠一束,瘠地可耕耘,禾黍连天栽,秔稻似黄云,天府降人间,桃花漫五津。

民富强三秦,马壮战旗新,兵砺粮草足,横扫六国军,九州成一统,厥功谁堪伦;高祖创帝业,岷水育鹏鲲[08]; 诸葛谋益州,拒魏定三分;明皇落难时,倚剑蜀为根[09];宋祖开国日,入川定乾坤[10]; 吴玠抚季汉,安危系一身[11];钟琪出巴山,康藏驱乌云[12];抗战作后营,日寇难相侵;庚子遭洪荒,川粮赈灾民;民本为衣食,沧桑变古今。兴国先兴业,安邦先安民。治水如治政,水经若诏文[13]。

堤坝莫高筑,清淤滩掏深,遇弯须截角,逢正应抽心,洪流不可拦,疏导方治根。后浪推前浪,涛涛万马奔。都道创业难,莫忘继业辛:汉通湔江水,蜀设治堰任[14],唐建万岁池,宋令岁修勤[15],元铸分水锭,明筑堰术精[16],清代大修堰,尽职数强丁[17]。

红旗笼沃野,万卉竞纷呈,解放渠水长,人民渠水滢,水越龙泉岭,绿染西川屯[18],古堰谱新曲,绝唱续佳音。水库平洪峰,江潮从闸门,明珠遍田垄,金谷满仓囷[19],法治百事顺,科教万业兴[20]。

代代学愚公,处处逢芳春。神州山川易,华夏日月新。今来寻胜迹,堰庙巍然存。几案献长歌,聊代三杯陈。

 

注:[01]这段叙述了水灾成因。春夏之交淫雨连绵,且雪山融雪使岷江上游水量骤增。当它从丛山中突然倾泻到锦江平原时,流速急速减缓,造成大量泥砂淤积,致使江水上涨泛滥。
[02]因玉垒山相隔,造成岭东缺水,岭西水泛滥成灾。
[03]民间传说,李冰变成一头神牛与河妖搏斗,在大家协力下终于将河妖斩死河中。
[04]当时还没有炸药,老百姓开山时,先在山上挖一浅槽,投入木柴焚烧,烧烫岩石后,再泼上冷水,使岩石一冷一热而爆裂。
[05]当地老百姓用竹篾编成笼子,内放满卵石堆砌作堤,连成“飞砂堰”。传说每年掏滩挖深河底时,要挖到见“卧铁”为止,它和金刚堤的高度一起控制水位的高低,太高会引起内江下游水灾,太低则造成宝瓶口外灌溉用水不足。
[06]鱼嘴、飞砂堰、宝瓶口为都江堰三大工程。其中鱼嘴为岷江的分水口,它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内江的水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因宝瓶口截面一定,流速又有极限,所以它控制了流入内江的水量。一般洪水时,流入内江约四成水已足够用于下游灌溉,六成流入外江,这样成都平原不致发生水灾。而干旱时,因内江地势低于外江,这时会有六成水流入内江,四成流入外江。这就是所谓鱼嘴四六分水。
[07]这里他应用了弯道取水,直道排砂的惯性原理。因为高速水流中带来的砂石惯性比水大,所在一直冲过飞砂堰的低坝顶,被阻在金刚堤内。而水流因惯性小,则顺势转弯流入宝瓶口,使灌溉用水含砂石量大大减少。
[08]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使居巴蜀汉中,刘邦以此为根据地,后灭楚统一中国。
[09]安史之乱时,因长安失守,唐玄宗偕杨贵妃出逃巴蜀,为此当时流传“倚剑蜀为本”之说。
[10]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后,决定先取巴蜀,再以此为根据地逐步统一全中国
[11]吴玠南宋时曾任四川宣抚使,对发展四川经济巩固南宋世局起了一定作用。
[12]岳钟琪清朝时曾任川陕总督,多次率川军平息康藏、青海等地叛乱,为安定西南边境立下不朽功勋。
[13]李冰父子不但领导民众修建了都江堰治水工程,而且还总结了“深掏滩,低筑堰”的六字治水诀。
[14]西汉庐江郡文翁任蜀郡守时,曾穿湔江,灌繁田千七百顷。诸葛亮治蜀时曾专设治堰官管理都江堰。
[15]唐代修建了远济堰等水利工程扩大了灌区,并在成都北郊修建了万岁池,首次采用了筑水库蓄水以溉田。宋代已将灌区扩大到十二个县,并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维修方法,谓之岁修制。
[16]元代张宏大修水利时,发现鱼嘴位居江中顶冲激流,因此需经常维修。他提出用一万六千斤铁,铸成一个大铁黾作鱼嘴,以抵抗水流冲击,以后近四十年无大修。明代在数次大修都江堰时,对筑堰技术作了多方面的改进,如:对竹笼卵石堰工术作了改进,并在筑坝时应用了砌石、大件铸铁等较复杂的技术。
[17]清代多次大修水利,扩大了灌区。且一些治堰史事迹动人,其中最感人的是光绪时四川总督丁宝桢,他治堰十年历经沧桑,最后卒于任内,死时两袖清风,后代为他专修了丁公祠。此外强望泰先后八次任成都府水利同知,与民夫一起在工地辛劳十余年,坚持治水六字诀,深得蜀人称赞。
[18]解放后都江堰灌区有了大发展,扩大了解放渠灌区,新开发了人民渠、东风渠等灌区,扩大了灌区面积数倍。此外,在山区修筑了大量水库实施了以筑水库蓄水灌溉、闸门调控、合理调节了旱涝用水。并在龙泉山修筑了输水隧洞,使灌溉区从平原扩大到山区。
[19]灌区还建成中小水电站数百个,使山区实现了水利化和电气化。
[20]现在完善了灌区建筑管理制度,并实现了管理自动化,水量调度最优化,应用了最先进的有关科学技术,实现了全面的现代管理,大大提高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效。 

更多 >>


关於本站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西路汉北街八号
制作:施家治    联系电话:0086-25-86608277
  电子信箱:shijiazhi@citiz.net